「看到 ─ 感覺 ─ 改變」的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的重要性
根據新華社的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於4月29日在上海進行考察時強調,應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總書記對上海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積極發展及其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報導指出,總書記認為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加速反覆運算,迎來爆發式增長,上海應總結大型模型產業生態體系在孵化人工智慧產業方面的成功經驗,並加大探索力度,以期在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發揮示範效應。
在考察過程中,青年創新人才向總書記匯報了其團隊在人工智慧技術研究及產業應用方面的收穫。他指出,「人工智慧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總書記隨後走進人工智慧產品體驗店,詳細瞭解智慧眼鏡、智慧兒童玩具、智慧樂器等創新產品的功能及市場情況,並親自體驗了智能眼鏡。他強調,我國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完善的產業體系及巨大的市場空間,人工智慧的發展前景廣闊,必須加強政策支持和人才培養,努力開發更多安全可靠的優質產品。由此可見,人工智慧在教育、經濟及社會應用等方面的重要性已變得愈加明顯且迫切。
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主要內容的第七大點列出「建設學習型社會,以教育數位化開闢發展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優勢」,清晰帶出人工智慧在教育的功能及期望,進一步闡明「促進人工智慧助力教育變革。面向數字經濟和未來產業發展,加強課程體系改革,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制定完善師生數位素養標準,深化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人工智慧教育大模型。建設雲端學校等。建立基於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支援的教育評價和科學決策制度。加強網路安全保障,強化資料安全、人工智慧演算法和倫理安全」。
香港小學改進的方式
香港的小學教育應如何推進這發展大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的優質學校改進計劃探討了學校改進過程中的行為變化,十分具參考價值。學術文獻指出,行為的改變不僅僅依賴於對思想的分析,而更多是透過情感的觸動來實現。行為改變的過程可以概括為「看到─感覺─改變」的模式。這一模式強調了情感的重要性,與傳統的「分析─思考─改變」過程對比。「看到」指的是直接的體驗和感知,而「分析」則是基於邏輯和理性的思考。儘管分析對於理解問題至關重要,但在促進行為變化方面,單靠分析往往不足以產生實質的影響。同樣地,「感覺」涉及情感的共鳴,而「思考」則是理性的推理。研究顯示,情感的接觸能更深刻地影響個體的決策和行為,這在組織變革中尤為明顯。「看到─感覺─改變」的流程遠勝於「分析─思考─改變」的過程。「看到」和「分析」、「感覺」和「思考」之間的這些分別是很關鍵的,因為多數的時候,我們常常更頻繁更善於也更易於運用後者,而不是前者。
校本實踐經驗
學校可考慮採納以上「看到─感覺─改變」流程,讓師生看到人工智慧,感覺到人工智慧,自然會尋求應用人工智慧改變現況,例如本校裝設人工智慧運動站,恆常於體育堂、小息、午息、輕鬆時段全校師生可「看到」之餘,更可輕易「做到」人工智慧運動。單單今年的4月份,本校已經有多次活動讓全校師生以至同區同工以「看到─感覺─改變」方式面對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以下分享部份經驗作參考。
4月1日至3日,本校姊妹學校交流團與廣州一所百年名校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交流時,採用具人工智慧的電子書台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令介紹長洲太平清醮及包山后龔子珊小姐時趣味大增,兩校學生皆十分投入。電子書設多款功能鍵,包括兩文三語人工智慧旁白,除可於課堂上助教師一臂之力,亦能支援學生在家重溫課文。其他功能鍵可支援視頻、樂曲、聲檔等,幫助教師隨時加入視聽教材。
4月7日主辦一場人工智慧及虛擬實境(VR)的「同走古人路」VR古詩詞教學工作坊,沙田區15所中小學校長及教師參與。教師們通過沉浸式體驗,掌握了如何運用虛擬實境技術革新傳統語文教學。戴上VR設備,親身體驗了《江雪》的經典場景,並學習了如何設計VR情境任務。馮博士還演示了如何結合人工智慧即時回饋系統,指導學生理解詩詞意象與典故。參與教師表示,這種跨時空的教學方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感知力,尤其對抽象意境的講解具突破性。工作坊後,多位教師希望加入下一其的校本支援計劃,嘗試VR教學,以創新模式傳承古典文學精髓。
4月10至12日,本校派教師代表參與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田家炳基金會攜手舉辦“數智賦能發展 技術引領向未來”為主題的第七屆全國田家炳小學校長論壇,香港田家炳基金會行政總裁田立仁先生、董事戴希立先生、當地教育局代表、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代表、曲阜師範大學代表作專業教育交流。來自全國各地的田家炳小學校長、骨幹教師、香港田家炳小學代表以及正在上海師範大學參加全國田家炳小學管理團隊高級研修班的全體學員。大家齊聚一堂,共探教育數位化轉型的創新路徑。在開幕式上,當地教育局副局長代表東道主進行了發言,她鼓勵全國田家炳小學要立足國家戰略,把握教育數位化轉型的歷史機遇,彙聚集體智慧,共繪協同發展新圖景。
田家炳基金會行政總裁田立仁先生也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表示基金會將一如既往堅守初心,為全國田校的發展搭建舞台,提供支持。在課堂教學展示環節,英語課《哪吒2》利用虛擬場景和人工智慧配音技術,激發了學生的文化自信;數學課《正方體塗色問題》通過技術將抽象思維具象化,並借助人工智慧助手進行評價,提升了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在科學課《電磁鐵②》中,利用“三個助手”平台和DIS實驗儀器展開探索,揭示了電磁鐵背後的科學奧秘。在《花鐘》課堂上,通過資訊技術將枯燥的知識點轉化為趣味練習,人工智慧協助學生進行知識搜索,並通過人機互動、人工智慧反饋及進階指導等一系列結構化表達訓練,幫助學生調整表達策略。技術與課堂的深度融合讓來賓們收穫頗豐,紛紛贊賞這一優質的課堂展示。
4月12至16日,我帶領師生到南韓考察,展開一場知識探知之旅。同學們穿梭不同科學科技有關場館,透過互動展品和趣味講解,眼界瞬間開闊,對科學世界的無限可能充滿好奇與熱情。亦在真實模擬環境中體驗水災與風災的迫切情境,驚心動魄的場景讓同學們對自然災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學習了重要的防災知識和應急技巧。這樣的體驗既有趣又具有教育意義,刻在每位學生心中。在首爾能源夢想中心,踏入一個充滿科技與創新的領域。透過館內豐富的展示,他們瞭解韓國在能源利用上的成就與前沿技術,開啟對可持續發展的全新思考。旅程不僅是知識的吸收,更是一個激發想法的契機。
南韓知識探知之旅
總結
各界大致現已「看到」和「感覺」人工智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於經濟層面和社會應用層面對人工智慧已經作適度的「改變」,小學教育仍需要更積極以「有機結合」、「自然連繫」、「多元策略」等多種師生活動推展人工智慧教育,以「看到─感覺─改變」流程改進對人工智慧的接受程度和應用性,步驟可包括「看到人工智慧的應用─感覺人工智慧的好處─改變至人工智慧利多於弊」。
參考資料:
*照片由供稿者提供。